在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,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:一个能打动人心的商业IP,不只是一个logo或一个卡通形象,而是一个承载品牌价值观、情感连接和用户记忆的核心资产。尤其是在广州这样高度活跃的商业环境中,许多企业正从“做产品”转向“造IP”,试图通过更具温度和辨识度的设计语言,实现差异化突围。
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关注商业IP设计?
过去几年,市场对品牌的认知发生了明显变化——消费者不再只看功能和价格,而是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。比如,泡泡玛特靠盲盒IP走红,蜜雪冰城用憨憨形象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,这些案例背后都离不开一套成熟且有策略的商业IP设计体系。这正是我们看到的趋势:好的IP不是“画出来”的,而是“策划出来”的,它需要结合品牌定位、用户画像、传播路径等多维度思考。

很多企业一开始并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“商业IP设计”。简单来说,它不是一个孤立的视觉创作项目,而是一个系统工程:包括角色设定、故事背景、应用场景、延展开发(如周边、动画、联名)等多个环节。如果只是请设计师画个图就结束,那大概率只会沦为“好看的装饰品”,无法真正赋能品牌增长。
常见的误区:你以为你在做IP,其实只是在做图
不少客户来找我们时,第一句话往往是:“能不能帮我们做个可爱的IP形象?”听起来合理,但实际操作中常踩坑。最常见的问题有三个:
一是脱离品牌调性。有些企业为了追求“可爱”或“潮流”,强行让IP变得不伦不类,结果既没打动目标人群,也失去了原有粉丝的信任感。
二是忽视场景落地。很多IP设计完成后,根本没人知道怎么用——是放在包装上?还是拍短视频?或者做成表情包?没有明确的应用逻辑,IP就成了摆设。
三是低估长期运营成本。一个成功的IP不是一次性产出就能完成使命的,它需要持续的内容输出、用户互动和迭代优化。很多企业在初期预算有限的情况下,选择低价外包,最后发现后续维护困难重重。
这些问题,在广州本地不少中小品牌身上都有体现。我们也曾服务过一家主打健康饮品的新锐品牌,他们最初希望快速出一个“网红IP”,但我们建议先梳理清楚品牌故事和用户痛点,再决定IP的性格方向。最终,这个IP不仅成为他们的视觉符号,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大量UGC内容,直接带动了复购率提升。
收费怎么定?透明分阶段才是王道
说到费用,这是客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。市面上存在两种极端:一种是漫天要价,动辄几十万起步;另一种则是低价引流,看似划算实则隐患重重。我们的做法是采用“分阶段付费+成果导向”的模式,确保每一分钱花得值。
比如,第一阶段我们会提供基础调研报告(含竞品分析、用户洞察),收费合理且无隐形条款;第二阶段进入创意提案,客户可自由挑选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见;第三阶段则是落地执行,包括标准化素材包、使用规范手册等。整个过程公开透明,客户随时可以了解进度和支出明细。
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:既能控制预算风险,又能避免“一次性买断式”合作带来的不确定性。尤其适合那些想试水IP建设但又担心投入回报比的企业。
总结一下,商业IP设计的本质,其实是品牌战略的延伸
它不是单纯的美术作业,而是品牌人格化的具象表达。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成熟品牌,都应该把IP当作一项长期投资来对待。在广州这样的城市,机会很多,但竞争也更激烈。谁能率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IP资产,谁就能在用户心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如果你也在思考如何打造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商业IP,不妨从厘清需求开始,而不是急着找人画图。协同视觉一直专注于帮助企业构建可持续的品牌视觉资产,擅长将抽象的品牌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语言,同时注重执行细节与长期运营支持。我们相信,好的IP不止好看,更要好用、好传播、好变现。
17723342546
深耕IP设计领域多年,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资源,能精准把握商家的需求痛点,为品牌打造极具竞争力的IP形象。
— THE END —
联系电话:17723342546(微信同号)
更多案例请扫码